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联苯胺(二)
且一直以來都使用加拿大進口豬肉,但現在用「台灣豬肉」後成本差很多,考慮很久後才用台灣豬讓消費者吃得較有保障,「相信政府、(使用)台灣豬」。
在筆者所受過的教育中,告訴我們必須質疑與批判由西方世界的現代科學與生物醫學所樹立的典範,在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下,學會尊重中醫、歐洲藥草學或世界各地區原住民族巫醫等知識體系。最近幾天,身為女大生的筆者在校園中吃飯,聽到了幾個女同學們正在討論「消夜吃雞爪,補充膠原蛋白、養顏美容,又不會變胖。
如果覺得這樣吃起來太噁心,也可以去買一大包「含明膠」(切記不要買到用果膠或洋菜製作的)的軟糖或果凍來吃。說來古怪,小熊軟糖的膠原蛋白含量應該比雞爪還高,但筆者從沒聽過有人說吃這個能養顏美容。當然,這種現象會產生,主要並不是基於科學性(scientificity)的自然因素,顯然是因為阿膠在封建時代較難以取得,且獲得王公貴族青睞,加上宮廷劇在大眾傳播中的流行等文化因素所致。而且同樣有趣的是,筆者從沒聽過有人會拿吉利丁敷臉,或是把小熊軟糖加熱溶解塗在臉上來敷臉,希望達到皮膚變得更有彈性的效果。那時候有樣東西因此暢銷,也就是劇中不斷出現的「東阿阿膠」,而所謂的「阿膠」便是驢皮煎煮濃縮出來的膠原蛋白,還因此導致大量的非洲毛驢被盜獵。
由於筆者大概知道這在生物醫學上的不合理之處:畢竟膠原蛋白微觀拆解就是胺基酸,而小腸又只會把蛋白質拆解到接近胺基酸等級的大小時才會吸收,所以高蛋白與膠原蛋白主要吸收成分是同一種。不僅如此,當時還聽說過有人會拿阿膠來敷臉,這讓筆者更加困惑,先別說前面提到的消化系統吸收問題,何況皮膚沒有消化系統的分解功能,實在想不透怎麼用皮膚吸收分子那麼大的膠原蛋白。發展到了20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為新加坡的頭號貿易夥伴,新加坡還積極為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籌備資金。
由於印度尼西亞在1967年與中共斷絕外交關係,李光耀還一度宣佈新加坡不會在印尼和中共復交以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在中華民國空軍飛行員的協助下,裝備A-4攻擊機的第142中隊與第143中隊於1975年組建完畢 新加坡防空司令部在1975年4月1日改制為新加坡共和國空軍,並由來自台灣的中華民國空軍少將劉景泉擔任首任司令。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新加坡,或許在文化上較為親近英美,但是政治體制方面卻又與中國大陸更為接近。新加坡終究不是共產主義國家,而且還一南一北遭受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兩大穆斯林國家的包圍,還是必須要拉入西方國家的力量才能平衡來自中共、北越、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潛在威脅。
而且在與中共密切往來的同時,新加坡還跟台灣互動密切,甚至還有軍事交流的存在。南越在1975年4月30日的淪亡,讓美國確實有在東南亞尋求新夥伴的戰略需要。
甚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從鄧小平時代開始的「經濟開放,政治保守」路線,也是受教於李光耀在新加坡實施的開明專制。所以直到1990年10月3日才與中共實現關係正常化的新加坡,是最後一個和中共建交的東協會員國。馬來西亞則仍是新加坡生存的隱憂,顯見「五國聯防」無法給新加坡帶來真正的安全保障。從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被人民形容成中共「海外黨校」這點來看,就看得出雙方的政治交流有多麼密切。
李光耀固然不喜歡美國,並積極推動與蘇聯、中共還有北韓等共產主義國家的外交關係,可是在英國受教育的他卻也知道權力平衡的重要性。可此刻英國已經準備從蘇伊士運河以東撤軍,澳大利亞與紐西蘭不是距離新加坡過於遙遠,就是本身軍事力量不足以為新加坡提供軍事援助。眼見美國即將降低在東南亞的軍事部署,李光耀不得不緊張起來。1974年的西沙海戰,讓李光耀認知到中共將海上武力投射到南海只是時間上的問題,於是加快了與美國合作的腳步。
戰後他又高舉反殖民主義的大旗,曾不只一次表達出對毛澤東的崇拜。此外樟宜港也是中華民國海軍敦睦艦隊最常造訪的海外港口,可見台灣與新加坡的軍事交流是全方位的。
與美國維持緊密的軍事合作,同時經貿上又極度依賴中共的新加坡,會在兩強之間做出何種戰略抉擇呢? 打從1965年建國以來,新加坡共和國就在李光耀帶領下採取「不結盟」的外交政策,與海峽兩岸、美蘇還有歐洲國家都維持等距的外交關係。不過長期以來,新加坡在軍事發展上接受英國指導,對美國武器裝備較為陌生。
在殖民母國英國的推動下,新加坡於1971年和馬來西亞、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等大英國協會員國一起成立「五國聯防」組織。在台灣飛行員的幫助下,完成美製戰機換裝工作後,李光耀希望能將空軍的經驗擴散到全軍,於是新加坡又在1975年4月與中華民國簽署《星光計畫》,讓新加坡陸軍的步兵、炮兵、裝甲兵和突擊連隊來台訓練,就有了延續至今的「星光部隊」。只是新加坡在與北京強化經貿與政治合作的同時,卻也與美國維持更加緊密的軍事合作關係,不僅引進大量新銳的美式裝備,還允許美國海空軍進駐自己國土。拜登當選後,美國將回歸過往多邊主義的外交路線,與中共的關係或許會有所緩和,可雙方的衝突必然不會結束。新加坡空軍還有將近四分之一的戰力,目前部署於美國本土。越戰的陰影,讓美國民意越來越不願意以直接投入美軍的方式來協助亞洲盟國抵抗共產主義革命
李光耀固然不喜歡美國,並積極推動與蘇聯、中共還有北韓等共產主義國家的外交關係,可是在英國受教育的他卻也知道權力平衡的重要性。在殖民母國英國的推動下,新加坡於1971年和馬來西亞、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等大英國協會員國一起成立「五國聯防」組織。
李光耀二戰期間曾經為日軍吸收,從事對抗美國、英國以及中華民國等同盟國的情報工作。美國轉而以提供裝備與訓練的方式,協助亞洲盟國依靠自身的軍事力量擊敗共產黨。
而且在與中共密切往來的同時,新加坡還跟台灣互動密切,甚至還有軍事交流的存在。馬來西亞則仍是新加坡生存的隱憂,顯見「五國聯防」無法給新加坡帶來真正的安全保障。
只是新加坡在與北京強化經貿與政治合作的同時,卻也與美國維持更加緊密的軍事合作關係,不僅引進大量新銳的美式裝備,還允許美國海空軍進駐自己國土。只有美國的存在,才能確保新加坡免於在共產主義國家與穆斯林國家夾擊下覆滅的命運。當美國海軍計劃在樟宜港建立第一艦隊司令部的同時,新加坡也極有可能成為未來中共將軍力投射到海外的後勤基地。那麼又是什麼樣的原因,讓新加坡與美國維持如此高度的軍事連結呢? Photo Credit: 許劍虹 新加坡空軍的首任司令劉景泉將軍,是出自中華民國空軍的馬來西亞華裔飛行英雄 靠一個大國平衡另外一個 回顧新加坡的歷史,其實新加坡一直都稱不上是親美的國家。
所以直到1990年10月3日才與中共實現關係正常化的新加坡,是最後一個和中共建交的東協會員國。可現實上,美國又正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改善關係,所以這個新夥伴又不能是類似南韓、日本、台灣與菲律賓那樣正式擁有協防條約的盟友。
此外樟宜港也是中華民國海軍敦睦艦隊最常造訪的海外港口,可見台灣與新加坡的軍事交流是全方位的。在台灣飛行員的幫助下,完成美製戰機換裝工作後,李光耀希望能將空軍的經驗擴散到全軍,於是新加坡又在1975年4月與中華民國簽署《星光計畫》,讓新加坡陸軍的步兵、炮兵、裝甲兵和突擊連隊來台訓練,就有了延續至今的「星光部隊」。
由於印度尼西亞在1967年與中共斷絕外交關係,李光耀還一度宣佈新加坡不會在印尼和中共復交以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在中華民國空軍飛行員的協助下,裝備A-4攻擊機的第142中隊與第143中隊於1975年組建完畢 新加坡防空司令部在1975年4月1日改制為新加坡共和國空軍,並由來自台灣的中華民國空軍少將劉景泉擔任首任司令。
可此刻英國已經準備從蘇伊士運河以東撤軍,澳大利亞與紐西蘭不是距離新加坡過於遙遠,就是本身軍事力量不足以為新加坡提供軍事援助。拜登當選後,美國將回歸過往多邊主義的外交路線,與中共的關係或許會有所緩和,可雙方的衝突必然不會結束。1974年的西沙海戰,讓李光耀認知到中共將海上武力投射到南海只是時間上的問題,於是加快了與美國合作的腳步。從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被人民形容成中共「海外黨校」這點來看,就看得出雙方的政治交流有多麼密切。
南越在1975年4月30日的淪亡,讓美國確實有在東南亞尋求新夥伴的戰略需要。新加坡終究不是共產主義國家,而且還一南一北遭受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兩大穆斯林國家的包圍,還是必須要拉入西方國家的力量才能平衡來自中共、北越、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潛在威脅。
新加坡空軍還有將近四分之一的戰力,目前部署於美國本土。靠著這層與美國的安全合作關係,新加坡也得以和沒有正式外交關係的台灣維持軍事交流。
比如當時還被稱呼為新加坡防空司令部的新加坡空軍,作戰主力就是接收自英國皇家空軍的獵人式戰鬥機(Hawker Hunter),而綜觀當時所有的亞洲國家,最熟悉美製戰機的國家當屬中華民國。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新加坡,或許在文化上較為親近英美,但是政治體制方面卻又與中國大陸更為接近。